博业体育官方APP北京冬奥场馆建设“暗藏玄机” 让“粉丝”贴近赛场运动员脚下的冰面,怎样像贴膜一般平整;观众如何像“真正的粉丝”一样亲近赛场;高山滑雪怎么“运”5000名观众上山……
场馆的“玄机”,甚至关乎各国运动员的成绩。时光回溯至2008年,设计通透的水立方,就曾见证了多个世界纪录的诞生。
每个“玄机”都是摆在冬奥组委案头的一道必答题,解题之后还要“答辩”。国际奥委会的专家,是严苛的考官。三年多以来,北京冬奥组委的会议室已举行过的九场“答辩”,记载了冬奥场馆的诞生历程。
今年6月初,一场“VDOR”会议在北京冬奥组委会议楼举办,会议室里坐满了人:有北京冬奥组委杨树安,60多位冬奥组委的工作人员,各个场馆建设项目负责人等。
台下6张外国面孔,是来自国际奥委会的6位专家和顾问。他们前来听取所有冬奥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的情况。
“关于移动安保边界,以便广播和新闻媒体停车在安保线外的问题,你们目前是如何规划的?”国际奥委会专家汉森询问。
对于混凝土板的问题,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担心国际奥委会专家没完全听明白,又作了补充说明,“混凝土板是重复利用的。不用的时候,会放在顺义的仓库里。这些东西可重复可移动,也可租借给别的场馆。”
当天上午,来自北京赛区9个场馆和基础设施的项目建设负责人,逐一完成了陈述。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场馆一共24个,所有建设进展和细节设计,都要“过会”。
“VDOR”会议全称是“场馆开发和运行审议会”。顾名思义,这是北京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就场馆规划建设,例行沟通、汇报的重要平台。截至今年6月,会议已举行了九次。
第一会议室举行“答辩”的同时,其他一些会议室也召开着“旁会”,讨论场馆可持续性、赛事服务等议题。会后,国际奥委会的专家还要现场考察延庆、张家口赛区。
对于冬奥场馆的建设来说,三个月一次的“VDOR”会议,如同高考前的模拟考试。从安保线设置,餐厅名称、坐席的设置,到制冷剂的使用、建设项目的预算,事无巨细,国际奥委会专家都会一一询问沟通,当场布置“作业”,对未来的规划建设作出调整。
制冷剂的应用,是过去多次“VDOR”会议讨论的议题。今年5月,在冬奥会倒计时1000天前夕,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接受记者专访时介绍,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在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他说,现有的冰场制冷剂大都是氟利昂类制冷剂,对全球气候有不利影响。国家速滑馆将采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
数据显示,二氧化碳制冷剂的环境优势明显。GWP值是衡量制冷剂对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的一个指标,过去采用氟利昂类制冷剂,GWP值超过3000,二氧化碳作制冷剂,这个值为0。
在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总体规划处处长桂琳看来,二氧化碳制冷还有更多好处,比如更加省电。像国家速滑馆这种12000平方米的冰面,如果用过去的制冷剂,一年运行80%的时间,大概要上千万元电费,用二氧化碳制冷,电费只需要200多万元。
二氧化碳制冷还能更高效地回收热能。过去的制冷系统,热回收无法直接达到浇冰车需求的75℃-80℃,需要二次加热。通过二氧化碳制冷系统回收的热则可以直接利用而不需二次加热。
“绿色办奥”是北京筹办2022年冬奥会的一项重要原则。桂琳说,国际奥委会对此提供了很大帮助和鼓励,召开多次视频会议。过去多次“VDOR”会议,都在推动解决制冷剂的问题。
三年前,北京冬奥组委就提出了使用二氧化碳制冷。随着技术革新,目前二氧化碳制冷已经不需要那么大的机房了,各项技术也在不断成熟。
因为二氧化碳制冷剂设备初期投资大,以往的奥运场馆都没有“尝鲜”。国家速滑馆第一次吃螃蟹,“连螃蟹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没有先例,就意味着系统运行的一系列指标、参数都是未知。
与液体制冷剂相比,气体制冷剂在与液体不断转换过程中会对管道带来很大压力,管道材质必须是钢材,新采用的制冷剂初期投资将影响整个奥运场馆建设的预算。此次会议上,国际奥委会的专家也确认了相关问题。
未来,国家速滑馆12000平方米的冰面将全部采用二氧化碳制冷,不仅将实现对环境的“零影响”,每年还将节约电费数百万元。作为国家队训练基地,首都体育馆也将常年使用二氧化碳制冷。
“冰丝带”将成为全球首个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的速滑馆,也是奥运会级别场馆的首次应用,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赞许。
“奥运会场馆建设可谓是全世界比赛场馆建设中涉及事务最多、最复杂的场馆建设。”桂琳从事规划建设行业20多年,参与冬奥会场馆建设工作后,深有体会。
“我们的雪上项目比赛,直升机不待命,雪道救援人员不待命,运动员是不能往下滑的。奥运会的比赛和一般的比赛真的不一样。”
桂琳说,建设不止是造一座房子或改造一座场馆,还牵涉到赛时运行、赛后可持续利用,材料和能源要考虑“绿色低碳”,预算要本着“节俭办奥”的原则。
“奥运会是全世界运转最好的赛事,注册人员十几万,观众上百万,在十几天内,十几万上百万人来到集中区域,涉及的事项非常多。比赛、转播、观看、安保,它背后要做极大量工作。”
桂琳以花样滑冰的转播举例。一般来说,比赛前3小时灯光要设置到转播效果,并保持稳定,赛前半小时各项灯光运行就不能动了。可是,“你不能只想到转播,还得考虑现场观众的感受。观众买票来看一场比赛,也希望得到更好的现场体验,如果赛前半小时就不能动灯了,观众会失去很多互动体验。”
解决这样的矛盾,就涉及场馆运行问题。人、物、事等整个流线,都必须设置好灯光的点位计划博业体育,某一个开关在某个时刻,是一定要有专人盯着的。
灯光是场馆建设中涉及比赛的一个小细节,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另外,选择何样的理念,也是场馆建设中面临的一道课题。
比如安保。从安保的视角来看,无论是雪上项目还是冰上项目,观众离比赛区域远一些,安保的控制难度就小一些。但是,观众离得远,既影响观众观看,又影响转播效果。
“不能等到奥运会转播出来,现场只有比赛没有观众吧?”桂琳说,尤其是在运动员的比赛结束区,也就是观看和转播都最精彩的区域,需要让观众保持较近的观看距离。
冰球馆过去设计的方案,是场馆观众坐席第一排到板墙的位置为11米。国际冰联的专家认为不好,专家们认为比赛要有“粉丝”在现场的感觉。观众要离得近,摄影师、转播工作人员也要离得近,安保人员也得离得近。
“奥运会的建筑不仅仅是好看,更重要的是好用。在水立方,为什么能有那么多人打破世界纪录,就是它的通透性给运动员营造了一种兴奋感。”桂琳说。
以“造冰”为例,选择先进的制冷剂除了环保方面的考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让运动员有更加出色的发挥。“冰面做好了,运动员就更容易打破世界纪录。让各国运动员在这里取得好成绩,是主办国一个很重要的‘打分项’。”
“VDOR”会议不仅是场馆建设陈述后的审议,也是沟通、协商的平台。每个细节的打磨,需要北京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的专家沟通协商。
延庆赛区设计有一条2号路,是通向高山滑雪中心观众区的道路。在“VDOR”会议上,国际奥委会专家提出,施工中已有一条道路上山,不需要再修建这条2号路。然而,要保证山上场馆观众达到5000左右的容量,单靠缆车运送显得不太靠谱。
“万一风大,缆车停运怎么办?而且施工道路超度太大,4缸的考斯特也只能勉强上去,大客车根本不行。”桂琳说,既不减观众容量,又要保证运力,北京冬奥组委经过协商,说服了国际奥委会,接受了这条正式道路的修建。
审议是否有标准?争议解决的原则是什么?对此,北京冬奥组委的负责人表示,办一场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既是北京冬奥会筹办的最高要求,也是“VDOR”会议上北京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沟通场馆建设运行的一项基本原则。
除了让运动员能发挥好,让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能更好地观看比赛和转播,也同样重要。通过与国际奥委会专家协调,北京冬奥组委决定场馆灯光设计要全部满足4K和8K转播的需求。即使未来不全部使用,也要为2022年的技术发展预留空间。
随着冬奥会举办的时间日益临近,“VDOR”会议的召开频率也将不断提高,由筹办初期四五个月开一次会,到今年每三个月开一次会,赛前会变成每两个月召开一次。
6月举行的第九次“VDOR”会议,陈述环节超过50个,涉及北京冬奥组委工作的30多个业务领域,包括场馆建设、场馆管理和赛事运行三个核心层面。
如果说听取审议是“考试”,考试之后,国际奥委会还会给北京冬奥组委“布置作业”。由于业主单位和设计单位都在现场,一些细节问题现场就能定下来。对于一些重要的议题,则会产生一个总结报告,报告中会提到过去做得好的地方,然后列出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国际奥委会的专家们每次给我们要留下将近100个作业。以前一次‘VDOR’会议的总结报告会有40多页,现在慢慢减到了20多页。”桂琳说。
两次“VDOR”会议召开间隙,国际奥委会还会就总结报告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落实召开视频会,并时常保持着与北京冬奥组委相关工作人员的邮件往来。
今年7月18日,国际奥委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协调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冬奥组委首钢办公区举行。在这次会议上,北京冬奥组委集中向国际奥委会汇报了场馆建设的最新进展。
国家速滑馆建筑结构已经封顶,完成总工程量的60%;国家游泳中心、首都体育馆等场馆改造按计划时间节点有序推进;最先举办冬奥会测试赛的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均已完成总工程量的一半以上……
7月30日,随着最后一块预制混凝土板安装完成,作为北京冬奥会冰壶比赛场馆的水立方冰场可转换结构施工完成,预计今年10月将完成冰壶比赛场地赛场区体育照明、场地及制冰系统、空调系统改造,12月迎来首场冰壶比赛。
随着场馆建设进度的加快,“VDOR”会议从最先的场馆选址、规划建设的可持续性,到建设过程中的细节,如今已经转为场馆建设和运行并重考虑。此次“VDOR”会议上,国际奥委会专家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工作安排,就是加快推进场馆化工作。
明年2月,北京冬奥会的首场测试赛将在延庆赛区举行。“VDOR”会议召开同日,2019/2020国际雪联高山滑雪世界杯延庆站场馆运行团队正式入驻延庆赛区,全力备战明年2月15日至16日举办的高山滑雪世界杯比赛。
一项项“作业”完成之后,“考试”还将继续。按照“VDOR”会议确定的工作进度,北京冬奥组委下一步将成立专门的“场馆化”职能部门,冬奥组委工作人员要到场馆去,实现围绕赛事运行的场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