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业体育官网成陶科研 大邑县蜀望路幼儿园市级课题成功开题11月3日,大邑县蜀望路幼儿园市级教育科研课题进行了开题论证。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黄曦,大邑县中小学教研室副主任、正高级教师、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王莹菊,《行知纵横》杂志副主编、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邱滋培参加会议。
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指出,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丛林里、被高科技产品包围的儿童因与自然相脱离,极易出现感统失调、肥胖、糖尿病、多动症和抑郁等症状,他将这些症状统称为“自然缺失症”。作家三毛在20世纪90年代,就将与自然相脱离,失去大自然赋予的灵性的儿童称为“塑料儿童”。
基于当下儿童的生存状态和发展现状,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鼓励支持幼儿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学习探索”,这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建设的重要方向。
大邑县蜀望路幼儿园此次把种植饲养活动作为幼儿亲自然的有效途径,旨在通过适宜的活动为幼儿成长生发出系列的经验。在参观幼儿园的过程中,幼儿园的种植饲养活动基地具备一定规模,开展的过程中也逐步梳理出了支撑课题开展的相关经验,对于该课题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益材料。
会议上,课题主研人员郑玉旭围绕课题的问题提出、研究目标及内容、研究意义与预期成果等内容向专家组作了全面阐述。
听取汇报后,专家组一致认为该课题契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以及大邑县“美丽而有温度的大邑教育”的发展理念,选题具有时代性与研究价值,特别符合学校的已有经验。
大邑县中小学教研室副主任、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王莹菊表示,课题研究是通过课题组成员将研究焦点高度集中于一个指向,通过课题研究提炼出更好服务园所发展的内容,关于种植饲养,要明确文本的自然、教育的自然、园所提倡的自然这三个自然的不同含义,更好地通过种植饲养让幼儿亲近自然。在课题的开展过程中幼儿园还应该以不同阶段的幼儿需求规范种养殖的范围与资源库,以及在过程中的评价研究。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黄曦表示,课题的重点还应该通过对种养殖的实施挖掘其内容对于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亲自然的方法有直接、间接、象征性的几个途径,在课题的开展中,幼儿园要清楚的明晰这三种亲自然的方式与区别,以及在不同场合的运用效果、运用手段。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邱滋培认为,园所希望该课题发展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自主能力、适应能力,在教育的时间与过程中,内容材料的丰富中保持连续性生发是关键要点。此外,开展种养殖活动也是幼儿关注生命、关注生活的重要途径,能够让幼儿关注生命价值,同时树立幼儿与他人、生物、环境共生的理念。
经过研讨,众人认为此项课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符合开题要求。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邱滋培代表专家组宣读了开题论证通知书。
本次开题会为大邑县蜀望路幼儿园课题的进一步开展明晰的研究路径,解决了课题开展的首要困惑。同时,专家们在课题的命名、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成果等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见,特别强调要立足儿童开展活动,提升幼儿园的能力与素养。
人生早期的生命成长经常是与自然联系在一起的。儿童的生命成长需要自然的元素给予滋养,他们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充实生命、完善自我。当前,幼儿与自然的断裂,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加剧幼儿与自然之间的隔阂,导致幼儿现在以及将来,在人类中心主义视角下不自觉地对自然生态进行破坏。因此,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小培养幼儿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显得尤为重要。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从让幼儿有机会亲近自然做起。只有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逐渐认识自然,进而萌发尊重自然和热爱自然的态度,最后才会产生保护自然的行动。
亲近自然不是旁观自然,而是意味着幼儿主动与自然充分互动,在互动中形成亲密友好的关系。在提供了亲近自然的条件后,还应给幼儿提供机会与自然亲密互动。幼儿园要认识到,园里的植物不是用来观赏的,而是用来探究的;园里的种植不是幼儿旁观种植,而是幼儿亲自参与种植、照料和收获的全过程;园里的饲养也不是饲养、幼儿观看,而是幼儿力所能及地亲自承担饲养和照顾小动物的责任,在照顾中培养与动物的情感。因此,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及能力水平,尽可能多地将动手的机会留给幼儿。让幼儿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感受和体验,提升能力和品质,完善个性和人格。
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完善幼儿园环境。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最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
首先,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的地面应多样化,如提供草地、土地、沙地、砖地等,尽可能保持自然,减少塑胶地坪的大面积使用。
其次,幼儿园植物规划应超越绿化的单一要求,强调从幼儿经验获得的高度设计幼儿园树木的种类,让幼儿能够尽可能多地感知当地树木的多样性和主要特征,尽力确保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让幼儿在园内就能感知季节的更迭。
再其次,幼儿园应尽可能开辟一块种植园地,与班内自然角相结合,为幼儿提供种植机会。种植种类、植物形态、生长条件、培植方式、种植地点等,都应尽可能多样化。粮食、蔬菜、花草等,都可以作为种植对象。可有意识地选择高矮不同、叶子形状不同、食用部位不同的植物进行种植。种植的植物可有喜光与喜阴之别。培植方式可有土培、水培等。幼儿既可在种植园地,也可在班内自然角,还可在不同大小的容器里种植植物。
最后,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接触动物的条件。可设班级饲养角和公共饲养区,根据当地气候特征及动物多样性,喂养一些乌龟、蚕、仓鼠、金鱼、兔子、小鸡、羊等动物。幼儿园可根据本园空间和经济条件,选择长期饲养或阶段性饲养。条件不充分的幼儿园可根据主题活动需要、幼儿兴趣等,支持幼儿短期饲养动物,在活动结束之后博业体育官网,再将动物妥善安置。
种植饲养的过程,幼儿总会提出很多问题,愿意交流各种发现,寻找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适宜的活动有利于幼儿生发综合的经验。
从科学教育的角度看,幼儿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会对大自然的变化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提问、探究和讨论,发现大自然的秘密,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
从健康教育的角度看,幼儿在照料动植物过程中,大肌肉、小肌肉能力都有机会得到锻炼。此外,教师也可以针对幼儿存在的偏食、挑食问题选择种植种类,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从语言教育的角度看,亲近自然为幼儿提供了全语言学习环境。照料动植物的过程会激发幼儿表达的愿望,丰富幼儿的词汇,促进其口语表达能力及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发展。
从社会教育的角度看,幼儿需要与教师、同伴合作完成种植和饲养任务,交流各种发现,有时还需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动植物生长规律。对动植物的管理和照料,也有助于培养幼儿初步的责任感。
从艺术教育的角度看,种植和饲养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内容。幼儿通过认真细致地观察动植物,可以发现动植物的美,并用美术、舞蹈和音乐等艺术形式表达出来。
同时,幼儿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帮助幼儿初步理解动植物生存的权利以及与其他生物的平等和共生关系,学会尊重自然、保护自然。